每枚Bitcoin由1億聰(sat)組成。Ordinals協議使每個聰都能得到識別,并通過附加的數據進行交易(這一過程被稱為記錄)。
除了簡單的價值轉移以外,Ordinals為Bitcoin創造了另一用例,使BitcoinNFT成為現實。
簡介
直到最近,NFT都主要在Ethereum、Solana和BNB Smart Chain等區塊鏈上進行鑄造和使用。但是,Ordinals背后的團隊認為,非同質化Tokens在Bitcoin區塊鏈上也應占有一席之地。這促進了Ordinals項目的面世。
歷史已經證明,哪怕只是改變Bitcoin的一段代碼都是非常困難的。這個問題主要由于Node的Decentralization網絡,以及開發者不愿意冒網絡安全風險。因此,BitcoinNFT沒有獲得那么多的吸引力。盡管如此,加密貨幣生態系統的發展已經為更多的創新者打開了大門;對他們來說,創建BitcoinNFT是Web3未來的組成部分。
截至2023年2月,隨著用戶將圖像、電子游戲和其他內容上傳至網絡,使用Ordinals的記錄已經超過了10萬。讓我們了解一下它的運作原理。
什么是BitcoinOrdinals?
Ordinals協議是一個為聰編號的系統,賦予每個聰序列號,并在交易中追蹤它們。簡而言之,用戶可以通過Ordinals附加額外的數據,使每個聰都變得獨一無二。這個過程稱之為“記錄”。
“聰”以Bitcoin的作者中本聰命名(中本聰為化名),是Bitcoin(BTC)的最小面額。1Bitcoin可以被分為1億聰,這意味著每聰價值0.00000001Bitcoin。
聰的編號是根據它們被開采和轉移的順序而定的。編號方案依據聰的開采順序,而轉移方案依據交易輸入和輸出的順序,因此被稱為“Ordinals(序數)”。
雖然傳統NFT在某些方面與Ordinals相似,但也存在幾個關鍵的區別。NFT通常使用智能合約在Ethereum、Solana和BNB Smart Chain等區塊鏈上進行制作,有時它們所代表的資產會被托管在其他地方。相反,Ordinals直接記錄在單個聰上,然后被納入Bitcoin區塊鏈的區塊中。Ordinals完全駐留在區塊鏈上,不需要側鏈或單獨的Tokens。從這層意義上說,Ordinals記錄繼承了Bitcoin本身的簡單性、不變性、安全性和耐久性。
順序理論和記錄
在Bitcoin領域,順序理論是一種擬議方法,通過序列號識別每個聰,并在Bitcoin供應中追蹤它們,從首次鑄造開始,貫穿整個交易周期。這個過程稱之為“記錄”。所以,序數記錄就是類似于NFT的數字資產,記錄在Bitcoin網絡的單個聰上。2021年11月14日發布的Taproot升級使這一進程得以實現。正因如此,序數記錄不需要側鏈或單獨的Tokens。
順序理論能夠追蹤和轉移單個的聰,所以為聰的收集提供了可能性。根據Bitcoin的總供應量,以下等級用來表示不同聰的稀有程度:
普通級:除區塊第一個聰外的任何聰(總供應量為2100萬億)。
優良級:每個區塊的第一個聰(總供應量為6929999)。
稀有級:每個難度調整期的第一個聰(總供應量為3437)。
史詩級:每次減半后的第一個聰(總供應量為32)。
傳奇級:每個周期的第一個聰*(總供應量為5)。
神話級:創世區塊的第一個聰(總供應量為1)。
*一個周期代表時間銜接的時期,當減半和難度調整重合時就會發生。理論上,這種情況每6次減半后就會發生一次,但第一次重合還沒有發生(預計將在2032年發生)。
Ordinals的優缺點
除了簡單的價值轉移以外,Ordinals為Bitcoin創造了另一用例。然而,Ordinals協議也備受爭議,因為它在Bitcoin社區加速暴露了一個基本問題。一方認為,應該保留Bitcoin在存儲和轉移價值方面相對簡單的限制。另一方則認為,Bitcoin應該不斷發展,才能容納新的功能和用例。
現在,記錄的聰正與普通Bitcoin交易競爭區塊空間,這增加了網絡手續費。這種情況在Bitcoin社區引發了爭議,但Ordinals的支持者認為,此類問題也有積極的一面,因為手續費是礦工維護區塊鏈的重要激勵因素。隨著未來區塊獎勵逐漸減少,網絡手續費將成為向Bitcoin投入哈希算力的主要激勵因素。加密貨幣社區在這個問題上似乎存在分歧,但該項目無疑給Bitcoin領域帶來了創新。
結語
Ordinals正通過一種全新的方式存儲Bitcoin交易信息,逐漸改變區塊鏈藝術品世界:不僅增添了額外的效用,還將非零Bitcoin地址的數量增加到歷史新高。我們即將見證Bitcoin歷史上的特別時刻:創新正在生成投資和貨幣轉移等典型用例以外的網絡活動。這是否意味著Ordinals將會繼續發展呢?沒有人知道答案。讓我們拭目以待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