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thereumLayer2發展困境:從Blobs空間使用率看未來挑戰
近年來,圍繞Ethereum及其創始人Vitalik Buterin的討論不斷升溫,尤其是對Blobs空間使用率和Layer2收益的分析引發了廣泛關注。雖然市場情緒可能會影響觀點,但從數據角度來看,EthereumLayer2戰略的實際效果如何呢?本文將對此進行探討。
回顧Ethereum坎昆升級前,市場對RaaS(Rollup as a Service)和DA War(數據可用性戰爭)充滿了期待。隨著一鍵發鏈技術的推出,Layer2解決方案如雨后春筍般涌現,預計將會提升Layer2對Ethereum主網數據可用性的需求,進而推動Blobs空間的價格戰,并大量銷毀ETH,使Ethereum從通脹轉為通縮,帶動ETH價格上漲,實現多方共贏。
然而,事實卻有所不同。坎昆升級后的宏大戰略敘事似乎陷入了停滯。雖然一鍵發鏈的基礎設施能力已經具備,但開發者的實際參與并未達到預期。
Blobs空間使用現狀
Blobs空間利用率不足
目前,Blobs空間的利用率大約為80%。Layer2項目能夠優化Blob的使用情況,主動選擇是否在當前區塊中占用Blob。例如,當當前區塊的Blob使用率過高時,可以選擇跳過該區塊。這使得Blob的費用市場難以形成緊張局勢。
Blobs使用費率及DA成本占比低
當前Blobs的使用費率和Layer2項目的DA成本僅占其總收入的0.3%。根據不完全統計,Layer2項目每天的收入約為50萬美元,而Blobs空間使用費率成本僅占0.3%,遠未達到使用率飽和的程度。盡管Layer2項目還面臨其他如Sequencer服務器、Prover驗證等軟硬件成本,但數據可用性(DA)成本并不高。
這一方面表明坎昆升級后,Ethereum在降低費用方面取得了成功,但另一方面,Layer2的用戶量和交易量仍不足以為Layer1提供足夠的價值,樂觀的通縮預期也難以實現。
短期與長期展望
短期展望
從數據分析來看,EthereumRollup-centric戰略在短期內取得了一定的成功。DA成本的降低使Layer2項目能夠承擔起擴大鏈上生態的責任,用戶使用Layer2的Gas費用也降至了0.001-0.01美元的低水平。一部分用戶將Layer2作為高頻交易鏈,提升了其在Ethereum生態中的優先地位。因此,短期來看,EthereumLayer2戰略無疑是成功的。
長期展望
隨著Layer2交易量的指數級增長,Blobs空間的使用率將會高度飽和。這將導致DA費率成本增加。雖然目前DA成本占比仍有限,但若超過50%,許多Layer2項目可能會主動退出Blobs空間的競爭,需求將轉向如Celestia等第三方DA供應商。同時,一些Layer2項目可能會轉型為Layer3,甚至Validium等解決方案,使EthereumRollup生態變得更加多樣化。
總結
EthereumLayer2面臨的困境與坎昆升級的成功密切相關。Blobs空間使用率的不飽和以及費率市場的未激活,暴露了Layer2在用戶和生態規模增長上的挑戰。盡管當前頂級Layer2項目的日活躍用戶和收益表現尚可,但未來的發展仍需關注如何應對這些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