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ONT改名SLF增發(fā)4倍 Tokens置換不公引熱議
作者:Climber,金色財經(jīng)
當下項目改名已是常態(tài),近期如MakerDAO改名SkyProtocol、MATIC改名POL、Fantom改名SonicLabs等,但通常情況下都是在進行Tokens置換時給予投資者等價的Tokens。然而近日卻有項目方玩起了“騷操作”,Tokens增發(fā)4倍卻仍只按原比例置換。
8月30日,幣安宣布完成Frontier(FRONT)Tokens置換及品牌升級為SelfChain(SLF),SLF將作為新FRONTTokens代碼,并且所有FRONTTokens按照1個FRONT=1個SLF的比例置換為SLFTokens。
然而就是這樣一條公告卻引發(fā)社區(qū)成員的不滿和聲討,其原因主要在于FRONT在置換改名的同時Tokens數(shù)量增發(fā)了4倍,從原來的9000萬枚增加到了3.6億枚,但置換補償卻仍按原比例,這無疑讓投資者的Tokens價值被稀釋。而此前幣安公告未能及時披露也被社區(qū)所指責,那么項目方Frontier是否真的一直在隱瞞增發(fā)信息?社區(qū)各方成員又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?FRONT改名SLF,幣安被指缺少增發(fā)信息
在幣安正式將FRONT更名并上線SLF后,KOL@bitcoin136發(fā)長文表示由于幣安未能在8月19日FRONT更名的公告中明確提及該Tokens會有增發(fā)行為,導致其提前買入而遭受到了資金方面的損失。
@bitcoin136還提到,另一家交易所gate.io則在早前的公告中寫明了FRONT增發(fā)信息。因此希望就此事件幣安方面能給出相應回復。
而KOL@Bingege888則明確質(zhì)疑幣安為何會批準變相增發(fā)項目的換幣行為,并詢問了幣安對老項目改名上新幣的流程。
更有一些偏激的社區(qū)成員認為這次增發(fā)事件是幣安聯(lián)合項目方所發(fā)起的割韭菜行為,但實際上目前并無確鑿證據(jù)證明幣安確實參與其中。
而對于此次改名增發(fā)行為,SelfChain官方給出了解釋和說明。
8月31日,SelfChain在博客中寫道,關于為什么SLF的總供應量相對于FRONT有所增加,團隊在啟動品牌轉換和Tokens交換之前,SelfChainDAO就從2024年1月12日到1月19日進行了投票提案,提案中就包括了SLF總供應量增加、分配、解鎖時間表和用途等細節(jié),投票結果達到了100%的贊成率。
SLF總供應量已設定為3.6億,高于FRONT之前的總供應量。總供應量的28.8%將在TGE上發(fā)布,約1.036億SLF。9000萬來自遷移分配,1360萬來自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分配。因此,3.78%的新Tokens將在TGE上發(fā)行。
同時SelfChain希望FRONT持有者能夠在置換改名中受益,這樣調(diào)整的具體原因有:
網(wǎng)絡安全:為了保護自鏈網(wǎng)絡支架51%的攻擊,增加總供應量是必要的,以保證更高的主機比例。
吸引投資者:新Tokens經(jīng)濟學旨在吸引投資者和權益持有者,這對運行安全的第1層Blockchain至關重要。
新紀元:從簡單的效用Tokens轉向戰(zhàn)略為中心的第一層Blockchain,要求更全面的Tokens經(jīng)濟結構,以支持增強的功能和基礎設施。小結
近期越來越多的項目方進行品牌改名,其中不乏知名項目,正如上述所言,Tokens置換理應保證投資者的權益。而幣安雖然未能及時披露增發(fā)信息,但SelfChain作為責任主體,無論如何都應按照增發(fā)后的Tokens價值比例進行置換。